摘要:近年來,有大量職業院校熱衷于建設錄播教室、智慧教室,因建設成本高,使用門檻高,導致一所學校只有一兩間錄播教室或智慧教室,平時不敢輕易使用,往往只有公開課使用,同時還需多人協助。這種做法無法實現信息化教學常態化,因此,本文從信息化教學的政策要求、信息化教學環境搭建、信息化教學工具支撐等幾個方面進行論述,希望對職業院校實現信息化教學常態化應用有所幫助。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常態化;教法改革;信息化教學環境
一、信息化教學方面的政策與新時代要求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等多個文件中要求深化教師改革、教材改革、教法改革,其中教法改革主要從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實施,普及推廣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等方法,最終實現課堂革命,打造優質課堂,在《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中,更加要求遴選1000個左右職業教育“課堂革命”典型案例。要實現課堂革命要求的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為中心,為學生提供隨處可學的場景,同時要實現差異化課堂,分析每個學生的差異,綜合評價,因材施教,那就必須依靠信息化手段和方法來實現。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其中提出創新教學模式與方法,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這就要求我們創新教育理念,借助于信息技術打造更為新穎開放的教育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以及學習熱情,從而實現培養具有良好的學科素養以及扎實的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目標。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這對新的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模式提出了挑戰,使廣大教師認識到信息化教學的趨勢和重要性。時至今日,疫情反復,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外防輸入與內防反彈任務艱巨,學校面臨著統籌疫情防控和教學秩序恢復等多重任務,更加需要線下到線上教學的隨時切換,實現信息化教學的常態化,線下到線上、線上到線下的無縫切換。
二、信息化教學和教法改革
“三教”改革中的教法改革,要求老師普及和推廣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這必然需要信息化工具的支撐,如慕課教學、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雙師課堂、直播教學、虛擬仿真教學等。
1.慕課教學
慕課教學一般依托于MOOC平臺,平臺中包含有大量的在線學習課程,可進行多專業、多課程教學,師生可以同時在線學習課程,對學習的自主性、自我管理能力有較高要求,一般適用于成人教育和學習。職業院校實施慕課教學,建議作為教學資源庫進行使用,在傳統課堂上,播放慕課教學平臺中的視頻資源,作為教學素材給學生觀看,老師再做知識點延伸和講解。
2.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也叫“顛倒課堂”,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教師課前制作和上傳微課,學生課外通過教學平臺自主學習,學生記錄下問題和疑問,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互動,討論問題,輔導答疑。
圖1微課錄制和編輯
3.混合式教學
混合式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通過傳統媒介和數字化媒體進行溝通、交流,分享各種學習資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網絡教學平臺支撐下的混合式教學應用模式,在課堂上,老師使用教學平臺備課、上課,利用平臺抽取學生實施課堂問答,平臺記錄課堂表現情況,布置隨堂測試,學生在線提交測試結果,分析課堂教學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并且隨堂同步錄制課堂教學視頻,自動上傳教學平臺。學生課后可以通過教學平臺查看視頻回放,利用平臺進行作業提交和輔導答疑。
圖2 課堂問答與課堂激勵
4.雙師課堂
雙師課堂教學應用模式是指一位遠程的主講教師(頂級牛師/明星教師)+ 一位本地的輔導教師,課前由本地輔導教師協助遠程主講教師進行備課和學情分析,上課時主要由遠程主講老師進行授課,本地老師做課堂紀律管理等,課后主要由本地的輔導老師在課堂上進行一對一答疑、針對性的輔導、查漏補缺、鞏固練習、批改作業等課堂服務。
圖3 雙師課堂
借助雙師課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教育的公平性,讓師資條件較好的地區和學校,與師資條件較差的地區和學校進行課堂共享,在未來5G技術和MR技術的加持下,千里之外的老師猶如在本地一樣,幾千年來的教育公平問題,也許會在我們這個時代成為現實。
5.直播課堂
2021年12月,宇航員王亞平進行了太空直播授課,打破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持續反復的新冠疫情,也讓大家感受了信息化教學,真正接觸了信息化教學,從剛開始的各種搞笑的直播事故,到后來的游刃有余,老師們也逐漸接納了信息化教學。
網絡直播授課,可同步錄制課程,學生可反復觀看學習,不受場地限制,老師可邀請有相關課程的所有學生,組成幾百人甚至是上千人的大課堂,同時,學生沒有與老師面對面,可以在互動窗口大膽的提問,提高學習效率和興趣。
三、信息化教學環境的演進
20世紀90年代以前,利用透明膜投影、電影機、實物展臺投影、磁帶機、光碟機等設備進行教學,我們把這個時代稱為電化教學時代,這也是電教中心的由來。二十世紀以來,隨著集成電路的發展,微型計算機的普及,計算機輔助課堂教學的時代到來,主要以投影、光電感應電子白板、觸摸一體機等為代表,同時不斷探索慕課教學、翻轉課堂、雙師課堂等新型教學模式。
1.紅外電子白板
早期的投影加紅外感應電子白板,實現了簡單的電子板書,但是紅外定位技術,采用的是橫豎紅外光束矩陣,書寫延時大、故障率高,分辨率低、書寫體驗及差,甚至見到有的學校使用紅外白板時,拉上所有窗簾,學生在漆黑一片的教室,昏昏欲睡。此方案現在幾乎已經淘汰。
2.液晶面板一體機
一體機采用電容屏技術,對書寫精度和顯示效果都有所提高,但是同樣不能進行大篇幅的電子板書,往往輔以綠板和納米黑板做板書,一體機只能滿足簡單的勾畫和圈點。同時,一體機的高亮度和高發熱度,使教師不可能長時間、近距離面對大屏書寫,這是根本制約一體機全面普及的原因之一。一體機采用OPS微型電腦,配置較低,不可能安裝其他教學軟件,安裝后往往造成一體機卡屏,帶不動,體驗差。
3.計算機電子教室
計算機教室采用教師機加學生機的模式,通過軟件實現廣播教學、屏幕監控、遙控輔導、分組討論、電子搶答、電子舉手、電子黑屏等互動功能,可操作性更強,但是不能滿足所有專業和課程的教學。
四、信息化教學常態化應用的支撐環境
2020年發布的《職業院校數字校園規范》為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與應用提出了全面系統的要求。其中教學環境建設規定了數字校園中支撐條件的要求,包括信息化基礎設施、教學環境建設、仿真實訓系統環境、平安校園和后勤服務等,旨在推進職業院校辦學支撐條件建設、保障與服務的現代化。《規范中》還具體描述了多媒體教室、智能教室、智能交互教室、網絡互動教室的建設要求。
根據信息化環境建設的現狀和《職業院校數字校園規范》對教學環境建設的要求,新一代多媒體教室應當具備師生互動、多終端接入、無線投屏、配置拾音擴音系統、支持2路以上攝像頭、常態化錄播、在線直播、移動學習、泛在學習、數據分析、電子班牌門禁、環境控制、對接課程表等功能要求,以支撐教師信息化教學的常態化開展。
1.無塵教室
要實現要求的自動控制環境因素(空氣清新度、溫度、光照、窗簾等),必須實現教室的無塵,搭配可常態化電子板書軟件及設備,以液晶光能板或搪瓷白板做補充,替代傳統教室的粉筆和油性筆板書,打造“無塵”教室,課堂師生不用再“吃”粉筆灰,是未來教室的主流選擇,關注師生健康的同時,也方便有條件的學校裝備空調和新風系統,優化教學環境、提升教室品質。
2.雙屏教學、面向學生授課
在教師授課用的同一臺電腦上輸出到雙大屏顯示,一個大屏幕作為主屏,一個作為擴展顯示屏;若有多個大屏幕顯示設備,主屏以外的其余大屏幕均作為擴展屏。雙大屏既可顯示相同內容,在教室中可兼顧左右側學生觀看,又可顯示不同內容,進行對比講解。多媒體教學的授課軟件要須支持上述兩種顯示應用模式,根據授課需要可快速的在兩者之間切換,提供簡單的多屏操作方案。教育信息化專家羅輝指出:“雙大屏是未來多媒體教室、智慧教室的必然選擇,但必須要有恰當的軟件功能支持,才能充分發揮雙大屏的教學功效。”
圖4 多媒體教室中雙大屏顯示布局示意圖
配備雙大屏的教室,講臺位于中央,老師站在中間上課能夠兼顧左右側學生,體現教學的公平。
3.全方位拾音擴音系統
目前大多數教室采用固定式、胸掛式或手持式無線麥克風。固定式麥克風限制了教師的活動范圍;胸掛式麥克風拾音效果差;手持式無線麥克風雖有利于走動式授課,但不能解放教師雙手,影響肢體語言表達。
新一代多媒體教室應配備高性能的拾音功放系統,同時配備手持式、領夾式、鵝頸式、吊裝式麥克風,適應多種場景需求,在拾音和功能設備上更多地關注教師的嗓子健康,學生的聽力健康。
4.智能管控
《職業院校數字校園規范》教學環境要求對教室內的設備實現統一管理和控制,實現“一鍵開關”。讓老師們上課時一鍵開啟教室所有設備,課后一鍵關閉教室所有設備,減少老師課前、課后復雜繁瑣的設備開關工作,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到教學中,同時設備也支持遠程管理、方便學校統一管理、維護。
5.關聯整合
信息化教學的過程性數據非常寶貴,所以教室上課的行為數據、過程性數據,不應該丟失,新一代多媒體教室中使用的授課軟件,應與學校的教務教學系統關聯,可從教務教學系統獲取班級信息、課表信息、學生請假信息、學生實習信息等,授課軟件可向教務教學系統回傳課堂考勤信息、課堂激勵表現情況、課堂作業測驗成績分布情況等數據,形成教學大數據,分析教師教學情況和學生學習情況。
綜上所述,信息化教學常態化應用的順利推進,必須要將每間教室多媒體化,方便教師常態化開展電子板書、同步錄課、雙大屏教學、課堂激勵等。信息化工具必須易學好用,無師自通,以便照顧到信息化水平不高及年齡偏大的教師,同時還應與教務教學系統關聯,利用整合后的綜合數據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兼顧每一位學生。
參考文獻
[1] 羅輝.《職業院校智慧校園建設與應用指南》[M].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9.
[2] 教育部.《職業院校數字校園規范》[S].2020.6.